教育基金会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头条>>正文
校友回湘|“90后”校友谭佳龙回湘创业
 

谭佳龙,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6届毕业生。毕业时,已手握8项发明专利的他,成为多家沿海知名企业争抢的对象,部分单位甚至开出了年薪25万元及落户补贴等优厚条件。然而,他毅然选择带着所有专利返回家乡湖南衡阳创业。当时,他手中的启动资金仅有8000元。

历经九年奋斗,谭佳龙校友在衡阳创立的湖南库里斯科技有限公司年营业收入已突破5000万元。在“政策扶持+母校助力”的双重助力下,“90后”校友谭佳龙将“校友回湘”的号召转化为一段振奋人心的湖湘创业逆袭记。

机器狗“踢”进湘超赛场

科技赋能多元场景

“快看!机器狗来开球了!”在“湘超联赛”第六轮比赛现场,一只由谭佳龙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狗,稳稳地携球步入绿茵场,瞬间成为全场焦点。它不仅精准完成了开球动作,还向观众“挥手”互动,引来阵阵喝彩。

谭佳龙介绍,这只机器狗的功能远不止于赛场表演。它已广泛应用于公安巡逻、消防侦查、林业巡检等多个领域。“无论是在偏远山区执行森林防火任务,还是在城市应急救援现场,它都能凭借出色的移动能力和高清探测设备,为一线工作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持。”

九年拼搏营收破5000万

母校支撑破局

时光回到2016年夏天。“当时的衡阳,别说无人机产业,连听说过‘低空经济’的人都很少。”谭佳龙回忆道。创业初期,他在衡阳高新区科创智谷租下一间80平方米的办公室,那里既是研发间,也兼作会议室。面对当地缺乏成熟产业链的困境,他带领团队四处寻找零部件供应商;资金紧张,就将仅有的8000元积蓄全部投入;遇到研发瓶颈,便与团队在办公室通宵达旦,反复调试、修改图纸。

“像我们这样的科技型企业,创业最核心、也最艰难的,就是研发阶段。”回顾创业初期的日子,谭佳龙坦言,“每一步都走得艰难,每一天都是考验。”

在企业步履维艰之际,母校伸出了援手。学校不仅将他的团队纳入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免费提供办公空间和数十万元的扶持资金,还专门组建了由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与企业管理和技术专家构成的“智囊团”,定期上门提供技术指导和创业咨询。如今,在库里斯的研发团队中,仍有近10位南华大学的在校学生参与实践,持续传承着“校企携手”的合作纽带。

“前后有近百位老师和学生为我们提供过帮助,无论是电气、机械,还是结构、软件方向,母校总能为我们对接相应的指导老师。”谭佳龙表示,母校全方位的支持不仅为产品研发提供了坚实保障,更重要的是,给了他和团队继续前进的信心。

政策“东风”助飞低空梦

从创业者到“领头雁”

“如果说母校是创业路上的‘护航者’,那湖南的‘校友回湘’政策就是‘加速器’。”谭佳龙感慨道。从2万元的大学生创业一次性开办补贴,到共青团青年创业扶持基金,再到“创青春”“创客中国”等赛事提供的资金支持,每一项政策都如一场“及时雨”,助力企业渡过关键成长期。

2025年,依托湖南省“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谭佳龙在衡阳市高新区南华科技园租赁了3000平方米厂房,并享受到首年租金减半、水电费补贴等优惠政策,显著降低了生产线建设的前期投入。

如今,他创立的库里斯公司年营收已突破5000万元。公司所研发的医用物流无人机,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医疗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高层消防灭火救援无人机为城市公共安全构筑起一道“空中防线”。产品线也从最初的单一无人机,逐步扩展至无人车、机器狗、AI算法平台等多个前沿领域。

目前,公司产品线已从早期的航拍领域,延伸覆盖到应急救援、公安侦查及有毒有害气体侦测等综合性应用,产品功能日益全面。面向未来的发展路径,谭佳龙为企业定下了“三年内打造成‘湖南版宇树科技’”的明确目标。

以梦为马唤校友

共绘湖南创业新蓝图

从怀揣梦想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到推动衡阳低空经济发展的“领头雁”,谭佳龙用九年时间,走出一条扎根家乡、实打实的创业之路,也成为“校友回湘”政策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他先后获评“衡阳市科技创新攻关能手”“湖南省青年创业之星”等多项荣誉,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以自身经历为样板,吸引更多在外的湖南校友返回家乡、共创未来。

“湖南有好政策,有好机遇,更有需要我们共同建设的热土。”站在公司崭新的生产线前,谭佳龙目光坚定地说道,“我想对每一位在外的湖南校友说,回来吧!一起把握‘校友回湘’的政策机遇,共同营造更好的创业生态,带动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创新创业大潮,让更多‘湖南智造’走出湖南、迈向世界!”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南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版权所有